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 政策加快落地 信贷投放持续发力 正文
时间:2025-07-08 08:00:38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休闲
10月金融数据近日将发布。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稳增长和稳信贷政策加快落地,为新增信贷带来支撑。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仍是下阶段重点。预计货币政策将持续推进宽信用,推动新增信贷保持同比多增势
10月金融数据近日将发布。政策业内人士认为,加快当前稳增长和稳信贷政策加快落地,落地为新增信贷带来支撑。信贷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投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仍是持续下阶段重点。预计货币政策将持续推进宽信用,发力推动新增信贷保持同比多增势头,政策同时引导市场流动性处于合理充裕状态,加快为稳增长提供适宜的落地货币金融环境。
新增信贷有支撑
近期各地推动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密集落地,信贷加之前期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以及专项债结存限额迅速盘活,投放为新增信贷数据带来有力支撑。持续
从设备更新改造贷款来看,发力日前召开的政策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中小微企业和消费类设备更新改造纳入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支持范围。“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领域扩围,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规模料超预期。”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除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在加速落地。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统计,截至目前,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农发基础设施基金和进银基础设施基金已分别投放3600亿元、2459亿元和684亿元。
此外,抵押补充贷款(PSL)余额连续两个月净增长,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重点领域的融资支持,带动中长期企业贷款投放。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新增PSL1543亿元,期末PSL余额为28024亿元。
借助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信贷规模有望进一步放量。宏观经济联席首席分析师张一平认为,通过引入“激励相容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向市场定向投放基础货币,并撬动银行信贷投放。
值得一提的是,专项债结存限额加速盘活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相结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将激发相关领域信贷需求。数据显示,10月新增专项债已发行4279.09亿元,为下半年以来月度新高。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专项债资金到位,基建项目也将进一步加速落地,有望继续支撑配套融资需求。
投放力度料加大
为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仍是下阶段重点。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日前明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发挥保险资金优势。
业内人士预期,下阶段信贷投放将继续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以保市场主体、稳就业、扩内需。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说,当前货币政策工具明显更加注重结构性,针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未来,在确保资金总量稳定基础上,将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资金流向的牵引作用,综合运用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持续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也是信贷投放重点。”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此外,随着各地“保交楼”力度持续加码和房贷利率持续下调,房地产贷款投放将逐步修复。
北京海淀区:倡导居民“非必要不出区”,保持“两点一线”2025-07-08 07:55
挪用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兑付本基金或关联方基金投资者本息 信业盛创及相关人员合计被罚9万元2025-07-08 07:18
银川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勇被查2025-07-08 07:14
美国3月CPI续创40年新高 大鹰派布拉德:为应对通胀欲牺牲经济增长2025-07-08 07:07
汕梅高速将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预计2026年建成通车2025-07-08 06:34
全美取消口罩规定一个月后 口罩令重返费城2025-07-08 05:57
学而思被冻结2500万银行存款2025-07-08 05:44
利好美元!美国3月CPI大涨8.5%,美联储加息50点预期升温2025-07-08 05:43
净赚5亿、3个月开店650余家 瑞幸Q3盈利背后:学习蜜雪冰城“好榜样”2025-07-08 05:34
中欧量化先锋混合增聘钱亚婷为基金经理2025-07-08 05:22
世界杯来了!两巨头砸10亿拿下转播权?还要打造“元宇宙”、VR新玩法2025-07-08 07:34
央视揭露反催收黑产 多地监管联合警方打击“债闹”2025-07-08 07:27
独居老人、合租“打工人”和物业“大侠”|在“疫”中2025-07-08 07:17
蓝丰生化虚假陈述案再起波澜 索赔条件或有调整2025-07-08 06:23
史上最贵世界杯拉开大幕,中国球迷都在买啥?2025-07-08 05:45
马里时隔3年再次成为非洲最大棉花生产国2025-07-08 05:41
吉林市现全面开展环境消毒工作2025-07-08 05:40
对话上海方舱首台手术医生:“可能有风险,但我的选择是对的”2025-07-08 05:33
日增破6000例,重庆中心城区继续坚决实施全域协同防控2025-07-08 05:30
全球粮食危机,人口大国如何应对?2025-07-08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