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公司研发布局覆盖电池路线上所有潜力股 正文
时间:2025-07-08 03:53:29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热点
宁德时代近年来,新能源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各界关注的议题。11月3日,在“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
原标题:首席科学家:公司研发布局覆盖电池路线上所有潜力股
宁德时代近年来,宁德新能源产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时代首席司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科学议题。
11月3日,家公局覆在“2022年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上,发布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表示,盖电股新能源产业的池路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在实践中,线上宁德时代围绕能量密度、潜力续航里程、宁德安全管理、时代首席司研循环寿命、科学耐温性、家公局覆BMS管理等不断进行突破,发布使得电池性能大幅度提高,盖电股帮助新能源汽车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
“目前,宁德时代服务的在路车辆已经累计超过了500万辆。接下来,宁德时代的创新依然将坚持高投入、多路线、全链条。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超过1.2万人的研发专家团队,今年前9个月研发费用已经超过了100亿元。”吴凯称,宁德时代的研发布局覆盖了电池路线上的所有潜力股,包括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无贵金属电池、凝聚态电池、锂硫电池等。
“当前,欧美已经在奋起直追,都在扶植本土产业的发展,势头很猛。我们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吴凯表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层面,还需要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要尽力保障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锂电池不是石油,主要成分都可以循环利用,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能源从依赖资源禀赋的石油变成了依赖制造禀赋和循环利用的锂电池,需要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幅度提高上游矿产资源的保供稳价能力。同时要推进电池循环回收体系的完善,这样才能实现电动化的普及和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向零碳制造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电池是实现碳中和的牛鼻子,这要求电池不仅要先进,还要绿色,电池的产业链很长,要真正做出来零碳电池,必须要产业链一起把碳足迹做好。同时,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碳足迹标准的制定,加大政策法规的研究力度。此外,应从政策方面鼓励零碳机制,例如在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设置电池碳足迹条件,为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政策保障等。
第三,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建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正迎来全球化合作新局面,我国很多优秀的企业纷纷走出去,也有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将供应链投资在中国,全球在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展开的密切合作,正成为推动全球交通碳中和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地中海水温升高加速外来物种繁殖2025-07-08 03:43
Equinor将Wisting石油开发项目投资决策推后4年2025-07-08 03:14
美国通胀创年内最小涨幅!纳指狂飙5%,12月加息50个基点稳了?2025-07-08 03:12
施耐德电气进博会签约量同比增长超三成2025-07-08 02:20
印度“ThePrint”新闻网:“误译”将外交接触变成言辞交锋2025-07-08 01:51
专访友邦人寿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谷刚:六大因素或助力险企成功布局养老领域2025-07-08 01:47
千亿元市值车企赴贵州“抢锂” 广汽集团欲“补链强链”争夺产业话语权2025-07-08 01:46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党委委员、秘书长商敬国:保险业协会正在积极推动商业健康保险目录的研究和制定工作2025-07-08 01:45
三六零净亏20亿、360数科净赚30亿,互联网的尽头是借贷?2025-07-08 01:25
通胀“降温”,美联储转舵?2025-07-08 01:10
增加救治资源是否意味将放开?优化防控20条措施问答2025-07-08 03:53
成品油新一轮调价周期已开启 前两天国际油价两连跌2025-07-08 03:44
纠正“层层加码”、“一刀切”,不断提升防疫精准度2025-07-08 03:43
1800多亿元保险保障基金管理新规落地,解决了哪些问题?2025-07-08 03:29
综改两年车险市场成绩单:“老三家”上半年保费增速均超6.5%2025-07-08 03:19
蔚来高管解读财报:特斯拉降价影响不大 公司研发投入会保持每季度30亿左右2025-07-08 03:06
撑起“双11”的早已不是销售额2025-07-08 02:54
外汇局:着力完善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2025-07-08 02:44
“果链”飓风:代工厂的宿命与远方2025-07-08 02:43
方证视点:A股港股携手 构筑中期底部2025-07-08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