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违法成本需多管齐下
来源:经济日报 近年来,提高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违法违规金融机构的违法查处力度,且查处范围不断扩大,成本甚至对一些机构开出上亿元“超级罚单”,需多下起到了一定的管齐震慑作用。但从监管处罚情况来看,提高金融违法违规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违法甚至是成本屡查屡犯。 究其原因,需多下无疑有多方面因素。管齐一方面是提高少数监管机构对金融违法违规问题定性不准、执法不严,违法让监管行为成为“蜻蜓点水”,成本不痛不痒;另一方面,需多下一个更重要的管齐因素是违法违规成本较低。由于罚款仅占其违法违规收入很小的比例,在高利润的诱惑下,一些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抱有侥幸心理,同时,由于对人的处理往往轻于对机构的处罚,一些从业人员受利益驱使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去年的全系统工作座谈会上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遵循宪法宗旨和立法精神,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切实解决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高金融领域的违法成本也成为热议的话题。而当前,监管部门正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提高金融机构的违法成本,首先,必须从制度层面解决银行业监管实践面临的难题,尽快修订完善相关法律。2004年颁布实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是金融监管部门履行银行业监督管理职责的基本法律依据,为加强银行业审慎监管、整治市场乱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处置银行业风险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撑。但该法律自2004年制定实施后,仅在2006年修改过一次。在当下的监管形势下,其中部分规定已较为滞后,难以满足监管实践需要。 其次,要尽快提升监管能力,对金融机构股东加大穿透监管力度。银保监会去年以来集中分四批次向社会公开81家重大违法违规股东名单,强化市场约束。未来,监管对象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要尽快将金融机构的股东全部纳入金融监管。要让监管的强光照进灰色地带,对股东关联交易、公司治理、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实现金融违法责任的全覆盖。同时,强化对金融机构股东的事中和事后监管,明确股东资质条件和相关法定义务,并赋予金融监管部门对相关机构股东采取监管措施、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权力。尤其是要明确穿透监管原则,对可以实际支配、控制金融机构的实际控制人监管提供制度依据。 最后,相关部门要共同推进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工作。对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加强管理,规范其金融从业行为,加大对其违反业务规范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追究力度。凡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或合作的第三方机构,都应被纳入监管。在新的监管形势下,亟需延伸监管授权,明确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报告、隐瞒重要事实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为相关机构设置好“红绿灯”。(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陆 敏) 来源:经济日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台媒:大陆疯世界杯,逾5成亲子房预定为“看球房”
- 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会议
- 疯狂扩产,动力电池的未来在哪里?
- 又一造车新势力推出限时购车权益,哪吒汽车30万辆年销目标压力不小
- 印度经济跃升离不开人口红利
- 央行公告:不变!存量房贷利率会下调吗?“提前还房贷难”何时缓解?
- 东方雨虹宜顶系统市场联管委员会正式成立
- 碳酸锂价格跌跌不休 江西陶瓷企业跟风转产锂电存隐患
- 我国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
- 债市现分化:利率债波澜不惊 信用债获抢配
- 移卡2月17日注销55.08万股已购回股份
- 快讯:铁矿石主力合约午后开盘延续涨势 续创该合约自2022年5月19日以来新高
- 俄气暂停向法国主要能源供应商供气
- 中国银联发布2022年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
- 韩国电影平均票价首超1万韩元,去年影院总收入飙升2.5倍
- 硅片价格短期反弹?巨头宣布涨价近两成
- 前7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5%
- 上周喊清仓的分析师被踢出群?A股提前一天“龙抬头”,如何看后市?多家基金公司解读
- 南向资金净卖出57.50亿港元 盈富基金遭净卖出47.98亿港元
- 逾40位高管变更!公募频“换帅”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