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浪淘沙

转自:北京商报
2023年初,私募监管持续发力,大浪私募行业“洗牌”加速。淘沙2月6日,私募磐京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磐京股权投资基金”)因涉嫌私募违规接受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大浪中基协信息显示,淘沙该私募已于2022年9月8日遭协会注销。私募在监管趋严背景下,大浪2023年开年以来,淘沙私募出清加速。私募截至2月6日,大浪已有1568家私募退场,淘沙同比大幅增长2108.45%。私募此外,大浪仅年初以来披露的淘沙私募注销家数已占2022年全年注销数量的七成以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年初私募注销频频,体现了中基协、证监会持续构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常态化退出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监管趋势。
超1500家私募退场
2月6日,磐京股权投资基金因涉嫌私募违规遭上海证监局立案调查,由于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故上海证监局公告送达《立案告知书》,并要求磐京股权投资基金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领取。另据中基协此前公告显示,该私募于2022年9月8日因不能持续符合管理人登记要求而被协会注销登记。
若仅从近期注销情况来看,2023年开年以来,私募行业也迎来“大洗牌”。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已有1568家私募注销退场,相较于2022年同期的仅71家,同比大幅增长2108.45%。此外,与去年全年相比,仅今年初以来披露的私募注销家数就已占2022年全年注销数量的71%,去年全年,私募注销数量为2217家。仅1月20日中基协就披露了1449家私募的注销信息,其中,协会注销1444家、私募主动注销5家。
在超千家注销的私募机构中,运作时间最短的为2022年3月成立的医渡云私募基金(北京),成立时长不满一年便于2023年1月9日主动注销,中基协信息显示,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注销前尚无产品登记备案。而国联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则作为成立时间最长的私募管理人,也于1月20日因经营异常遭协会注销。公告显示,其于1986年3月11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2.3亿元。
此前在1月13日,中基协于旗下官方公众号公布了部分私募遭注销的原因。例如,重庆诚华股权投资、浙江锦利投资等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存在异常经营情形,且未能在书面通知发出后的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从中基协公布的内容来看,1月以来,私募机构遭注销的主要原因也集中在上述2个因素。截至2月6日,有1495家为协会注销,71家为主动注销,仅有2家私募依据公告注销。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认为,2022年私募基金行业遭遇市场表现不佳,已有逾2000家机构退出市场,而私募市场数据具有滞后性,2023年初私募频频退场是对全球政策和市场压力的推迟表现。“私募对自身战略投资的主动调整也是一个因素”,陈佳表示,此外,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金融制度创新的总方针下,近年来监管机构持续优化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框架,私募基金市场依法合规的大方向从未改变。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认为,市场表现不佳加快了部分私募机构的淘汰步伐,大浪淘沙过程中难免加剧竞争,也提升了私募“洗牌”速度。
在况客科技管理合伙人安嘉晨看来,随着私募基金备案新规出炉,对于私募注册资金和自律管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3年初私募注销数大幅上涨或与此有关。
正如安嘉晨所言,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基协发布通知,就新修订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及多个配套指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办法》明确,实缴货币资本方面,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或者等值可自由兑换货币的不得担任私募管理人。1月3日,在《2022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中,中基协也表示会坚持扶优限劣,解决一批疑难问题,持续推进私募基金差异化自律管理等。
“总体来看,2023年初私募频频注销体现了证监会持续构建私募基金行业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常态化退出机制、优化行业生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监管趋势。”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评价道。
市场格局有望优化
在1月以来私募频频注销的同时,监管部门对于私募行业的业务表现也维持“严监管”趋势,罚单频出。以各地证监局为例,截至2月6日,已有北京、厦门、深圳、成都、江苏、西藏等多地证监局对所在地区的违规私募基金管理人出具罚单。
从私募的具体违规情况来看,包含未按规定及时填报、更新私募投资运作情况、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向投资者承诺最低收益等。此外,在证监会披露的违规情况中,私募未按照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基金信息的问题频繁出现。
除证监局外,中基协也“出手”对私募行为审核加码。截至2月6日,今年以来,中基协共披露12家私募的纪律处分决定书或事先告知书送达公告,对比2022年同期来看,同比翻倍。在违规内容中,私募未按照要求履行信息报送义务、违规承诺收益等问题频现,甚至有私募出现高管违规兼职情况。
就私募违规情形屡次出现的情况,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认为,“私募监管不能以罚代管,违规情况屡禁不止,监管过后仍然又出问题,说明罚款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成为摆在监管层面前较大的问题。建议监管层根据私募类型进一步制定不同的监管措施,并建立不断完善的机制,以免矫枉过正。实质上,要抓好私募监管的主要方向在于资金监管和信息披露监管”。
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晟立表示,要突破监管难题,还是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市场主体自身加强合规投入,并加强与协会的主动交流沟通;二是从典型反例入手,协会加强对典型案例的惩戒和监管,进一步完善私募行业信用公示和监管;三是从制度保障入手,由证监会、最高法等政策和司法主管机关加强合作,对私募行业的市场需求、类型化案例等比较常见的问题,给出特定规则、解释和指引。
安嘉晨则认为,除了负向惩罚机制以外,市场应该面向投资者更加透明,尤其是应该大力发展财富管理行业,让好的管理人能更高效地被市场发现,推动行业自律。
据前述中基协发布的综述数据,中基协于2022年对803家私募管理人开展自律检查,主动注销管理人数量为2021年同期的2.2倍,“出大于进”的结构调整趋势进一步巩固。另据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末,私募基金规模达20.03万亿元,相较之下,2021年末、2020年末私募基金规模分别为19.76万亿元、15.97万亿元。整体来看,伴随着近年来私募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长期而言,监管趋严对私募有积极意义。由于私募针对特定高净值投资者,在合规管理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比公募基金更低,这也容易造成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高私募门槛。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则要在合规经营、规范管理方面增加投入。”安嘉晨建议道。
陈佳则认为,总体而言,本就存在高淘汰率的私募基金机构近年来遭遇市场严重的头部阻力,同时要适应新的监管压力。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资本跟着实体经济走的宗旨之下,部分私募基金主动选择退出是明智之举,被动退出也有市场格局优化的意义。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阳 郝彦
相关文章
- 国内GPU企业仍在追赶中。来源:21techNews-21)作者:倪雨晴由于美国出口许可的新令,英伟达和AMD的高端GPU对中国的供应将受到限制。8月31日,英伟达发布公告称,8月26日,美国已通知公2025-07-06
- “咱没什么其他要求,就想上个直播。”谈到近日新东方在线旗下“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走红,一位知名品牌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记者笑言。用五国语言介绍商品、股价本月累计涨幅超过300%、粉丝已超600万......2025-07-06
微软宣布IE浏览器将于6月16日永久关闭 最高市场份额曾达95%
中国网科技6月15日讯 记者 杨月月)据微软官网信息显示,微软将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15日北京时间16日)永久关闭对“Internet ExplorerIE)”的支持。据介绍,IE浏览器正式下线后,其功2025-07-06-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电 记者 王恩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此前有所放缓的中国工业生产呈现积极变化。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5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扭转了上月下降2.9%2025-07-06
- 受损股民可至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登记该公司维权:http://wq.finance.sina.com.cn/ 关注@新浪证券、微信关注新浪券商基金、百度搜索新浪股民维权、访问新浪财经客户端、新浪财经首页都2025-07-06
- 相关阅读:美正研究取消部分对华关税 专家:迫于通胀压力 不调整没法交代环球网)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5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透露,拜登政府正在研究是否取消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以对抗美2025-07-06
最新评论